Search

「方法星期三」

外送服務的飲食模式正在台灣崛起,身為區區消費者的我們,如何以我...

  • Share this:

「方法星期三」

外送服務的飲食模式正在台灣崛起,身為區區消費者的我們,如何以我們的一己之力減少附帶產生的垃圾量至最少,甚至善用草根力量改善既有制度是我們應該檢討的。
-
方法一:不要叫外送(內用或自備餐具外帶)
這是最直接的消費者不合作運動。多花點時間走路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餐廳都是簡易的選擇。
-
如果真的無法抽身... -
方法二:選擇垃圾量較少之料理
例如咖哩、湯麵等料理,為了保持食物口感與味道需要分裝多袋。當在餐桌上將一切加在一起後就會意識到這一餐製造了平時幾倍的垃圾量。建議可以選擇義式及港式等一個容器就可以運送的食物。
-
方法三:備註不需非必要物品或提供較環保的用具的店家
在訂單最後備註不選提供餐具、紙碗、醬料包等等自家就有的東西,即可減少一部分多餘的垃圾。若只有一人份餐點,可以嘗試備註不需購物袋(有吵的人有糖吃嘛)。
再者,選擇平台上有心做環保的餐廳。小編本身喜愛健康料理,而輕食餐廳許多也致力於環保:提供可在使用竹筷、紙封膜等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
最後小編最近有時思考如何將可重複使用的容器納入外送流程。
第一,外送平台可再增加一選項:顧客是否接受外送員自備購物袋,並在交接時請客人拿袋子或其他東西接應。(不使用塑膠袋的概念)

第二,提早非常多的訂單,是否增加選項安排外送員先至客人那索取自備容器再前往取餐。
這計畫必須有強大的定位及scheduling系統撐腰。在外送員拿到容器再即時在餐廳完成料理前送達容器。這可能較適合小型訂單,也需要有心的店家、外送員與消費者配合才辦得到。
-
以上就是小編的想法,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喔!

#SolutionWednesday
#FoodDelivery
#ConsumersRights
#CollectiveAction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us 編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without_disposable_tableware
View all posts